——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向黑土地聚集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我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辽平原腹地,拥有黑土地面积2597.7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94.88%。
“对黑土地力提升、肥沃耕层构建展开科技攻关”“强化生物、信息、空天遥感等多学科技术与农业有机融合”“探索可复制推广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硬核技术”……市两会期间,多位市政协委员围绕黑土地保护积极建言献策: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大数据与智能装备为核心,创建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高度融合的黑土地保护利用现代农业新范式,应用科技切实保护耕地,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向黑土地聚集,打一场“黑土粮仓”的科技会战。
随着各项政策的密集出台,我市黑土地保护总体向好。然而,部分区域以前“重用轻养”留下的历史“欠账”还很多,这引起了市政协委员张庭赫的关注和思考。他认为,在发展中保持粮食增产、黑土地保护和节本增效三者间的平衡,逐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张庭赫委员建议,开展严谨、精密的黑土地科学研究与应用示范,将治标性的农艺措施与治本性的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以保障黑土地质量的长期稳定。在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在规模化、产业化、数字化、生态化等方面的优势,为耕地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针对黑土地变瘦等问题,我市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就“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开展了市、县两级战略合作,推进万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及县域千亩核心辐射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四大技术体系19项关键技术。市政协委员徐世成对“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充满期待。
“集成式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将筛选出一系列属地化高效适宜的黑土保护与粮食产能提升技术体系,推动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徐世成委员认为,这场科技会战应扩大范围,覆盖产业链和价值链,用普惠性补贴与差别性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人来参与,进而实现农业技术融合和大面积推广。
黑土地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对于一些农民因短期内无法带来明显效益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徐世成委员建议,加大黑土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生物防控等措施保护黑土,变试点为全面覆盖,以观念和资金为“黏合剂”,强化广大农户和农业新型主体的保护意识,激励更多农户投入到黑土地保护耕作中。
长期关注农业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徐世成委员还提出,我市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政策,组建专业黑土地资源保护队伍,筹建黑土地保护重点实验室,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精准实施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高标准农田建设,吸引更多农业科技人才在长春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记者 梁 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