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建议:让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品质“点睛之笔”
长春现代诗公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更为城市增添了文化气息。 张扬 摄
冬日午后,64岁的诗歌爱好者沈丽霞像往常一样,兴冲冲地来到位于长春南溪湿地公园蝶湖区域的现代诗公园。距离2020年12月公园落成已过去整整两年时间,这个集纳了大批优秀诗作的公园,已成为沈丽霞和诗友们“切磋文学、展示笔功”的城市新地标。
在距离沈丽霞不远的儿童区,一群追逐嬉闹的孩子,时不时会驻足在某个刻着小诗的石碑旁,像模像样地“读诗”;再远处,两个做自媒体直播的年轻人正举着自拍杆边走边说……虽然已是冬季,但这里却呈现出一派诗意融融的和谐图景,温馨而生动。
近年来,被誉为“北国春城”的长春,“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公园越建越多、越建越好,特别是以文化为主题的新公园,更是深得人心——现代诗公园将诗歌元素与生态湿地旅游资源巧妙融合,打造出“诗和远方”的城市意境;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则将工业遗址与户外露营等文旅资源相结合,成为网红打卡地;长春德苑公园在园林景观中植入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城市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魅力……林立于城市中的这些特色公园,不仅拓展了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的空间,满足了城中人对绿地与美景的需求,还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唤醒了市民游客对品质生活的向往和对长春历史文化印迹的追寻。
“长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独特的宝贵财富。”市政协委员袁继业高度关注城市文化发展,还举例说明不同时期的长春历史文化名人,都以优秀的作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基于长春城市形象宣传和推广的需要,在城市公园建设中,请长春历史文化名人“入驻”,正是应时代与人民所需的切实之举。
袁继业委员建议,依托长春“汽车城”“森林城”“电影城”“科教文化城”“雕塑城”等美誉和资源禀赋,与相关领域历史文化名人“嫁接”,通过展示名人事迹、雕像、图片、音视频以及图文并茂的墙绘、驿站、石刻、楹联、匾牌等多种形式,打造与本土人文相融、与长春历史相连、与现代文明相映的新型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文化主题公园,为市民百姓打造文化栖居地的同时,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升,也有利于记载和延续长春城市文脉。”袁继业委员对此满怀期待。
如何将城市公园自然景观与文化名人这一人文景观无缝对接、巧妙融合?市政协委员谢乃和认为,应在主题公园的整体定位中融入名人文化,避免历史文化名人成为公园的点缀性元素。“在设计理念上,可考虑以叙事性、故事性为脉络,在空间延展中融入具有连续性、单元性的文化元素,营造自然融入的文化氛围。”谢乃和委员建议,在对长春历史文化名人的展列方式上,可采用集中展示、沿线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融入现代声光电等动态元素,在树林、甬道、堤岸有意识地呈现出与环境相一致的设计。“历史文化名人不仅可以作为一个地域、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更重要的是,随着凝结了优秀历史文化名人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他们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也将传给后人,滋养更多人的精神世界。” 谢乃和委员说。
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只有真正实现“走进一座城市、了解一段历史;游览一座公园、接受一次洗礼”,才能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长春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响。对此,市政协委员刘巧云感触颇深。她认为,在公园中融入历史文化名人等元素,让市民游客从中受教、受益、受惠,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沉甸责任。“建议对城市公园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点位,在不同的主题公园内分区域、分板块、分类别、分行业展示长春历史文化、名人事迹,让市民游客更易走近长春历史文化、获悉长春区位优势、记住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刘巧云委员认为,发掘城市优秀文化基因、创造标志性文化符号、营造具有活力的文化主题公园,对于提升城市知名度、竞争力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记者 毕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