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于维范
曾在一部反映国画家林百石的艺术之路的专题片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由于林先生长年累月地伏案研习、创作,画案旁的地板已褪去红颜色,露出了木质的本色,形成了一条名符其实的“艺术小路”。这绝对是一个现代的“韦编三绝”的动人故事。不同的是,这个成语昭示着孔老夫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刻苦读书的精神,而国画家“林老先生”却把这种精神运用到了创作实践中。
说林百石是“老先生”,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上世纪80年代,一位远离省城的同道十分欣赏林百石的作品,只是无缘谋面。来省城公出,那位同道问画友,林百石“老先生”近况如何?画友大笑,告诉他,林百石“老先生”刚逾“而立之年”。
如今,林百石与真正的老先生只有半步之遥,这位从十几岁就在上海发表处女作的天才画家,在从艺的几十年里,创作发表的国画、连环画、插图等作品,已逾数万。这种“三栖”现象,颇令界内人士瞩目,使他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吉林省文史馆馆员,这些炫目的头衔并不足已说明他在画界的举足轻重,而作品四次入选全国美展、三次举行个人画展、出版艺术专着三部、多次荣获省级以上金奖和特别奖、多次荣任各种美术艺术大赛评委、多次带着画作在国外、国内进行学术交流等荣誉,则是对他几十年艺术生涯文化价值的诠释。
林百石的国画创作以人物为主,兼工花鸟。多年的艺术实践和他对国画这门传统艺术的感悟和理解,使他的画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以我多年对他画作的仔细揣摩和欣赏印记,我同意许多美术评论家对他作品中水墨特色和创作技法的认定:他的作品人物造型传神洒脱,用笔生动老到,构图娟秀细致,着色清雅明丽,落笔妙造自然,文而不弱,放而不野,美而不媚,艳而不妖,沉着而清润, “严谨之处一丝不苟,放纵之处大气磅礴”。这是对他艺术风格的中肯评价。
林百石人物画作品的题材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体现“英雄主义”情愫的画作,中心人物多是历史、传说中的英雄、隐佚山林里的逸士高人。另一种是可归为“唯美主义”范畴的仕女图,这些仕女图中的人物体态轻盈,顾盼有情,风姿雍雅,栩栩如生。她们或噙箫拥琴于林荫涧泽,或赏花捕蝶于茅舍草丛,真个是燕瘦环肥、各领风骚。这些画注重整体效果,加强环境氛围的营造,画面感很强又显得很松动,在给欣赏者留下合理的空白和丰富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人物表情和神态得到了充分的显现。这也是业内方家和许多收藏爱好者的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仕女画题款多以诗文入画,如《渔歌得意扣舷归》、《一枝浓艳占春风》、《好花难掩蝶先知》、《鸟啼浑似惜春晖》、《暗香浮动醉凌风》、《举杯邀明月》等,诗画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这些诗句中,大多是林百石的即兴之作,其文学功底可见一斑。
在“英雄主义”的画作中,林百石把自己对历史英雄人物的顶礼膜拜情结凝于笔端,设色浑厚,淋漓挥洒,遒劲酣畅,凸显出画家本人宽阔的胸怀和深邃的正义精神。在诸多的相同题材作品中,我对《观沧海》常以青眼觑之:这是一幅96厘米见方、纸本设色的精到之作。背景是汹涌澎湃浪花四溅的波涛,一位玉冠金铠、身披白色斗篷的大将军端坐马上,身后露一马头,一持盾壮汉跟护于旁。那大将军长髯飘逸,腰挎箭袋、手执马鞭,鹰视狼顾,回首翘望排浪齐天,一副指点江山、处乱不惊、虚怀若谷的英雄气概。大将军人物造型和结构比例准确,用线老辣、流润,黑白灰设计得当,夸张处随意挥洒,细微处惜墨如金;大将军胯下马墨色浓淡有致,形体结构清晰,体态健颀剽悍,生动传神。好一幅英雄图!望着那八面威风的大将军,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那阕《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我恍然大悟,那画中的英雄分明是曹操!对文学的《观沧海》摇头晃脑的吟咏,加强了我对艺术的《观沧海》的认知深度,对林白石画作“严谨娟秀、放纵大气”的艺术特色,我极尽钦服,有了一种饕餮艺术大餐过后的满足感。这幅极具视觉冲击力、大气磅礴、饱含英雄主义的作品,使我这胸无大志、生性黯弱的书痴也不禁荡气回肠、挺胸叠肚,像国粹京剧中那位“白脸奸雄”一样,水袖狂甩,“哇呀呀”地爆叫起来,似乎自己已经忝列英雄之列,全不顾南郭先生的悲剧可能成为我的命运谶语。
风格即人,林百石是位个性化画家,他在生活中侃快和洒脱的处世态度和强直不阿的性格特征,使他的创作状态呈现了一种柔刚相济的趋向。这种个性当然也是现实的一种反映,是画家对生活独有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个人风格的基础确立之后,用什么方式表达则给风格以鲜明的外貌。反映在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就是他的驾驭艺术“能力”的锤炼、完善和形成。这些能力是:观察能力、捕捉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当然,这“四个能力”的首倡者是他的恩师曹文汉先生,我只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钟馗是中国百姓熟悉并喜爱的传说人物,林百石画钟馗,别具匠心地突出了审美情趣。他没有像多数画家那样直白地表现钟馗如何打鬼、如何除妖,他反倒是通过赏梅、醉酒、嫁妹、观剑这些美好的题材来表现。《钟馗赏梅》,梅枝虬然,暗香浮动,谁说钟馗不是在用全部真情体味人间的美好事物呢?《钟馗嫁妹》,钟馗须直发竖,立目横眉,小妹则妩媚娇柔,整幅画面别见情致。《钟馗挖耳图》则更为生动,人物亦庄亦谐,陶然自乐。
林百石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作出高质量的国画,笔者以为除灵气、悟性及勤奋外,还得益于他的深厚文化功底。他深爱古典文化,几十年来勤读不辍。数年前,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两卷本的“唐诗宋词精典”,林老师为此作了200多幅配画,得到了出版界的高度评价。洋洋洒洒的诗词配画,绝妙地烘托与诠释了唐宋诗词的意境,拓展了读者的联想空间。如果没有对古典诗词的深爱,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断不能作出如此广受好评的配画。
林百石,1946年生于吉林临江。擅长中国画、连环画。1969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吉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政协吉林省委员会委员,吉林日报社高级编辑。1984-2002年作品参加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2001年长春举办“林百石水墨人物画展”。2004年海口举办“林百石水墨人物艺术展”。2005年长春举办“林百石中国画新作展”。1995年赴韩国汉城、釜山、丹阳等地进行艺术交流展。1992-1993年作品获韩国第五届、第六届“国际艺术大赏展”金牌奖。1997年在“中华扇面艺术展览”中获金牌奖。1997年作品《踏秋》在“97天池国际书画邀请展”中获金牌奖。1985年作品在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作品汇报展览”中获二等奖。1996年担任“世界和平友好国际书画艺术大赛”评委。1999年担任“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吉林展区评委。2001年担任“吉林省首届中国画展览”评委。2002年担任“吉林省首届美术作品展览”评委。2000年作品参加“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览”获特别奖。2001年作品参加“吉林省首届中国画展”获特别奖。2004年作品参加“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览”获特别奖。1988年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人体动势1700例》。1995年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百石画集》。2005年出版《当代画家林百石》。作品为国内外美术机构及个人收藏。